隨著國內火電機組的不斷擴建,機組的參數與容量不斷提高,鍋爐軟水,電廠化學水處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電廠化學水處理在技術選用方式、設備布置、工藝流程、控制監測、運行維護、生產管理等環節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鍋爐補給水處理
傳統的鍋爐補給水預處理通常采用混凝土過濾處理。國內大型火電廠澄清處理設備多為機械加速攪拌澄清池,其優點是:反應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出力大。近年來,變頻技術不斷地應用到混凝處理中去,進一步提高了預處理出水水質,減少了人工操作。在濾池的發展方面,以粒狀材料為濾料的過濾技術經歷了慢濾池、快濾池、多層濾料濾池等發展階段,在改善預處理水質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粒狀材料的局限性,使過濾設備的出水水質、截污能力和過濾速度均受到較大的限制。目前,以纖維材料代替粒狀材料作為濾源的新型過濾設備不斷地出現,纖維過濾材料因尺寸小、表面積大及其材質柔軟的特性,具有很強的界面吸附、截污及水流調節能力。代表性的產品有纖維球過濾器、膠囊擠壓式纖維過濾器、壓力板式纖維過濾器等。
在鍋爐補給水預脫鹽處理技術方面,反滲透技術的發展已成為一個亮點。反滲透大的特點是不受原水水質變化的影響,反滲透具有很強的除有機物和除硅能力,COD 的脫除率可達83%,純水,滿足了大機組對有機物和硅含量的嚴格要求。反滲透由于除去了水中的大部分離子(一般為90%左右),減輕了下一道工序中離子交換系統的除鹽負擔,從而減少酸、堿廢液排放量,降低了排放廢水的含鹽量,提高了電廠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鍋爐補給水除鹽處理方面,軟水,混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混床本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環保與節能。填充床電滲析器(電除鹽)CDI(EDI)是將電滲析和離子交換除鹽技術組合在一起的精脫鹽工藝,樹脂的再生是由通過H2O 電離的H+ 和OH-完成,即在直流電場中電離出來的H+ 和OH-直接充當樹脂的再生劑,不需再消耗酸、堿藥劑。同時,該裝置對弱電離子,如SO2、CO2的去除能力也較強。
2.鍋爐給水處理
鍋爐給水目前用氨和聯氨的揮發性處理較成熟,但它比較適用于新建的機組,待水質穩定后可轉為中性處理和聯合處理。加氧處理改變了傳統的除氧器、除氧劑處理,創造氧化還原氣氛,在低溫狀態下即可生成保護膜,抑制腐蝕。此法還可以降低給水系統的腐蝕產量,減少藥品用量、延長化學清洗間隔、降低運行成本。氧化性水化學運行方式在歐洲的應用較為普及,國內基本處于研試階段。必須強調的是,氧化性水的化學運行方式僅適用于高純度的給水,并應注意系統材質與之的相容性。
3.鍋爐爐水處理
爐內磷酸鹽處理技術已有70 余年的歷史,現在全世界范圍內有65%的汽包鍋爐使用過爐水磷酸鹽處理。由于以前的鍋爐參數較低,水處理工藝落后,爐水中常常出現大量的鈣鎂離子,為防止鍋爐結垢,不得不向鍋爐中加入大量的磷酸鹽以去除爐水中的硬度,這樣,爐水的pH 值就非常高,堿性腐蝕問題顯得特別的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協調磷酸鹽處理應運而生,并取得了一定的防腐效果。但隨著鍋爐參數不斷地提高,磷酸鹽的“隱蔽”現象越來越嚴重,由此引起的酸性腐蝕也越來越多。而在另一方面,高參數機組的鍋爐補給水系統已全部采用二級除鹽,凝結水系統設有精處理裝置。這樣,爐水中基本沒有硬度成分,磷酸鹽處理的主要作用也從除硬度轉為調整pH 值防腐。因此,近10 年來,人們又提出低磷酸鹽處理與平衡磷酸鹽處理。低磷酸鹽處理的下限控制在0.3~0.5 mg/L,上限一般不超過2~3 mg/L。平衡磷酸鹽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使爐水磷酸鹽的含量減少到只夠與硬度成分反應所需的低濃度,同時允許爐水中有小于1 mg/L 的游離NaOH,以保證爐水的pH 值在9.0~9.6 的范圍內。
4.凝結水處理
目前絕大部分300 MW 及以上的高參數機組均設有凝結水精處理裝置,并以進口為主,其再生系統的主流產品是高塔分離裝置與錐底分離裝置。但真正能實現長周期氨化運行的精處理裝置并不多,僅有廈門嵩嶼電廠等少數幾家,嵩嶼電廠混床的運行周期在100 天以上,周期制水量達50 萬t 以上。從環保與經濟的角度出發,實現氨化運行將是今后智能處理系統的發展方向。另外,在設備投資、設備布置與工藝優化方面,應考慮盡可能多地利用電廠原有的公用系統,如減少樹脂再生用的風機及混床的再循環泵等,盡可能把系統的程控裝置和再生裝置安裝在鍋爐補給水側,以利實現集中化管理。
公司電話:400-180-1707
聯系人:張經理
手機號碼:13668798395
郵箱:287263158@qq.com
網址:www.jhpam.cn
地址: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官渡區關上街道中交南亞總部大廈1棟1505號